[ 字号: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0-8-6 责任编辑: 阅读次数:2478
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
项目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和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2015年4月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等7位专家组成。该项目研制的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实现了卷装从丝车上线、落丝、输送、储存、检验分类、包装到码垛的全程自动化,能够满足多种批号、多种等级卷装的分类、拣选、包装的需求,并自动完成卷装产品信息的跟踪及标签打印。该项目成果已有4套系统投入使用,生产运行稳定,技术先进可靠,性价比高,实现了产业化。
高效节能聚酯纺粘针刺防水卷材胎基布成套装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共同承担,2014年12月鉴定。由中国工程院蒋士成院士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李陵申等9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专家们认定该项目首次提出了单位幅宽高产量、低能耗、一步法生产的理念,多品种柔性化工艺技术,从主生产线、配套设备及公用工程全面实现计算机的控制与管理,具有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成功建设了国内首条一步法连续聚酯纺粘针刺防水卷材胎基布生产线,并实现了柔性化生产。产品的均匀性、尺寸稳定性达到或超过现行国内最严格的相关行业标准,本项目单位综合能耗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已形成产业化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性能质量达到国际领先。
“超仿棉(聚酰胺酯)纤维成套技术”项目,2015年11月鉴定
据仪征化纤总经理卢立勇介绍:“涤纶面料易起球,纯棉衣服爱变形,全球首创的聚酰胺酯纤维兼具了棉与涤纶的优良特性,又弥补了缺点,2013年12月,该项目被列为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深度开展了超仿棉(聚酰胺酯)纤维技术开发及市场推广活动。”该项目深入研究了聚酰胺酯聚合反应机制,开发了聚酰胺酯聚合、纺丝及后加工技术,首创了新型合成配方,研制了关键专用设备,形成了超仿棉(聚酰胺酯)聚合和短纤维生产成套技术,建成了200吨/天聚酰胺酯工业示范装置,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稳定生产,产品质量稳定,满足后加工要求。聚酰胺酯申请了CAS号,是美国化学文摘社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的号码,是某种物质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项目实施过程中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该项目注册了聚酰胺酯纤维“仪纶”商标,形成了聚酰胺酯短纤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纺织行业标准。2015年6月,与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以及产业链32家知名企业组建仪纶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了设计资源、技术资源、供应链资源、人才资源和优质品牌的匹配衔接和协同共享,开发了聚酰胺酯纤维的纺、织、染成套应用技术。仪纶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联盟工作组深入到每一家企业,开展了“仪纶产品开发万里行”活动,详细介绍仪纶产品特性、开发应用的方向和开发的要点,并就企业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仪纶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联盟开发出仪纶与棉、麻、毛、羊绒、粘胶等混纺的不同款式、不同色彩、多个领域的69个品种81块面料68件成衣和床品,打通了仪纶市场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将新材料的技术价值转化为产品价值和商品价值。同年10月13日—1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国际纺织纱线面料(秋冬)展览会上,仪征化纤设立展台用系列面料、服装等终端产品逆向推介仪纶纤维,充分展示了仪纶制作的职业装、时尚女装、商务男装、运动休闲和家纺等品类,演绎出了不同的时尚和精彩,受到国内外终端客户的青睐。与国内知名服装一线品牌开展了合作,为今后的市场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