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巨龙,何日再次腾飞!进入2014年,国人需反思,为什么华企的格局做不大,华企的技术与标准不能走出去?
为什么我们没能像汉代、唐代、宋代那样,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大国”?骂资本主义搞经济侵略是没有用的。没人强迫你消费洋品牌,也没人拦着你卖国货。所以这事恐怕赖不到别人头上,得从自身找原因。我们的生活“半盘西化”。除了联想,电脑还是被HP/DELL/APPLE所垄断。这叫“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然而世界并没有因此变得像中国,也没有因为中国而产生文化上的巨变或质变。这叫“可是你却依然是你”。国人要开始有自己的商业思考与商业理论。商路明JIM管理团队于西元一九九七年八月,成立于苏南太湖之滨。我华夏中兴之地!这里山水之间,两千年中,我华夏健儿曾经在这里流血,在这里战斗。"两千年后,我又带着你们这九千虎贲,举起了我们的军旗!我们屏障着自己的母国,我们在这里炫耀我们地军威国威,我们就在这儿!”
在2009年中国改革及民营企业高层论坛曾在常州市拉开帷幕,当时一批经济界重量级人士和诸多民营企业家围绕"金融危机中的民营经济改革与新崛起"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对话,商路明提出了企业"三次创业"的观点,当时出席的有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原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副秘书长王忠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副会长石小敏;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顾问,原会长保育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江苏省体改研究会会长陈鸿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长袁绪程;
何为三次创业,商路明认为是企业在二次创业发展后期的产业集中度走向的问题,是规模市场技术创新等各种资源的整合,说到底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如何真正与世界领先企业竞争超越和兼并领先的一个过程。当前,中国有很多民营企业已经成长壮大,包括国营企业在内,中国大中型企业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和机遇:
1, 绝大多数产业产能过剩,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仍然盛行;而这些产业(链)中,企业过于分散,集中度不高;
2, 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市场混乱,无序甚至是恶性的低价竞争,这对我国的资源和产业构成了极大的伤害。
3, 行业联合重组是解决之道,这就是商路明所说的“三次创业”:
4, 细分产品,行业,协会,寻找龙头老大;产业链需要合作,同行资源共享,每一环都是价值链的一部分;
5, 中国企业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当今世界500强总共有95家,今后的5-10年内,每年中国的企业能否成倍的上升,关键看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竞争力不够却是不争的事实,打造竞争力,要靠“规模和国际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中国的很多企业的竞争能力实在是太弱了!
6, 刚加入世贸时,“狼来了”呼声一片,当时张瑞敏讲的一句话,最怕的不是狼来了,而是我们的“管理”问题,今天,金融风暴面前,张的话又一次不幸言中了。
7, 很多中国中小企业家已走出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误区,愿意进入行业重组,而不再喜欢“单打独斗”.
三次创业的重点是行业管理,是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同一行业、同类产品各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而重中之重就是指龙头或优势企业所进行的基于合并重组领导地位的全方位的营销战略战术管理工作。三次创业的核心是企业要通过“修路”和“造人”打造一种可以复制的营销制度文化以迅速使重组的各成员进入联合竞争状态,是一个“小家族制”发展到“大家族制”的过程。
以中国纺织业为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6年起国家把服装归入纺织系统,使中国的纺织业形成配套管理,从单一的劳动成本优势扩大至产业配套优势。这是中国纺织业走向世界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997年,整个中国纺织业处于困难时期,改革开放和加入WTO的背景之下,国家对整个棉纺织行业进行压锭减员和改制。这一改革的初衷是技术改造,最终的效果是民营纺织业和外资企业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产业活力;当前,中国纺织业正处于第三阶段,即“三次创业”阶段,是一种规模的集中,是优势企业将创新和市场资源集中,促进产业创新和市场更为规范。促进产业链的集成创新,从而对全球消费市场的变化及时甚至领先作出反应,以此来调整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
另外,商路明还与常州市海外侨务顾问美国江苏总商会会长濮健,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凤济,英国康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斌,德国中国视窗国际信息技术合作公司董事长高鹏,加拿大国家科学院研究员龚邦强,香港多基有限公司董事欧思乐等进行了友好交谈.在常州,来自荷兰梯尔堡大学,芬兰萨塔昆塔应用科技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美国罗克福德学院等18所常州国际友好城市大学等学校教职代表进行了项目交流,形成了诸多共识。